清廉印记 ④丨 范鸿劼:以身许党 义不苟活

发表时间:2025-09-23 来源:东城区纪委监委

  东城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系统传播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孕育地,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廉洁奉公的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与早期成员。东城区纪委监委与区委党史办联合开设“党史中的清廉故事”专栏,回顾革命先辈在东城这片红色沃土上的清廉事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廉洁本色,厚植为民情怀。


范鸿劼:以身许党 义不苟活


图:范鸿劼像

  他是五四运动的先锋,是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创始骨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成员之一,更是李大钊最信赖的机密守护者和得力助手。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旧时代,他在李大钊带领下率先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唤醒民众。面对白色恐怖,在酷刑与诱惑面前,他用30岁的年轻生命践行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鲜为人知的英烈,感受他那“口似铁、心似丹”的忠诚与坚贞。

  范鸿劼(1897—1927),湖北鄂城人。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文预科。当时,北京大学校风较差,师生中不少人追求物质享受,讲究吃喝玩乐,宣扬听戏、捧名角等腐败陋习。针对这种情况,校长蔡元培倡导成立了进德学会,号召会员不做官,不纳妾,不狎妓,以收移风易俗之效。范鸿劼积极响应并主动参加进德学会,发誓坚决遵守会约。他严于律己、品行俱佳,深得同学的信赖,通过民主选举,初任班长,后来又继任英文系学生会负责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为更好领导五四运动,北京大学学生干事会宣告成立。干事会内设总务、文书、交际、讲演等股。范鸿劼负责总务股,主要任务是筹集活动经费。经过他的动员,很快筹资达数千元。范鸿劼建立了清晰可查的账目明细表,将每一分钱都用在了救亡图存的学生运动和后来的群众运动中。学生都因委任了一位忠实可靠的“大总管”而对范鸿劼钦佩不已。

  1920年3月,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范鸿劼等在北京大学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研究会将搜集到的德、英等外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分头翻译,范鸿劼负责英文组,并兼该会图书经理。1921年冬,范鸿劼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共一大召开前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

图:1920年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部分会员合影

  范鸿劼深得李大钊的信任和器重。他不仅学识渊博,更以谨慎细致、忠诚可靠著称,很快成为李大钊开展革命工作的左膀右臂。他先后担任中共北方区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主持《政治生活》周刊的编辑工作,并负责党的机要事务,经手大量党的机密文件和活动经费。

图:《政治生活》书影

  当时,范鸿劼每月可领取30元的生活补助,但他始终保持节俭作风。他和陈乔年等同志合租在景山东街的一处简陋公寓里,屋内除了一床、一桌、一椅外,几乎别无他物。冬天,他们共用一床薄被抵御严寒;夏天,轮流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长衫。尽管经手大量党的经费,范鸿劼却建立了严格的账目制度,每一笔开支都记录得清清楚楚,从未动用分文改善个人生活。他曾对同志说:“这些钱是工农群众省吃俭用支援革命的,每一分都要用在刀刃上。”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北京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北洋政府发布了搜捕李大钊、范鸿劼等人的通缉令。为了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和更好地开展工作,国共两党的机关迁入苏联大使馆内。在这个危急关头,范鸿劼临危受命,担负起北方党组织机密文件的保管和转移工作。范鸿劼等同志每天除了要处理许多工作外,还要干一些做饭、烧水、生火等勤杂事务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有一次,范鸿劼在切菜时,不小心用刀把食指切破了一层皮,鲜红的血滴到菜叶上。李大钊在一旁风趣地说:“这倒好,我们正少肉吃呢,今天就吃点荤吧!”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丝毫没有动摇革命者的意志。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军警突袭苏联大使馆西院旧兵营。起初,范鸿劼躲在使馆里的花房内,敌人没有发觉他。下午,他被匪徒发现,经过一番撕打后,被敌人逮捕。当他被带到警察厅时,浑身是血和泥,衣服破烂不堪,致使自己的同志都难以辨认。在狱中,军警先用皮鞭抽打,又用烧红的烙铁烫他的胸膛,最后动用了惨无人道的电刑。范鸿劼始终坚持:“我范鸿劼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要我背叛组织,休想!”

  4月28日,北洋政府判处范鸿劼等20人死刑。当天下午,范鸿劼与李大钊等同志被押往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刑场,……范鸿劼昂首走向绞刑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年仅30岁。

图:范鸿劼等人英勇就义的场所——京师看守所

  范鸿劼牺牲后,党组织派人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经手的党的经费账目分明,结余的47块银圆分文不少;所有机密文件或被安全转移,或被及时销毁,没有一份落入敌手。在他的枕头下,同志们发现了一封写给党组织的诀别信,上面写着:“吾以身许党,久矣。今事至此,义不苟活。所掌机密,俱已处置妥当,请组织放心。唯望同志继续努力,革命到底!”

  范鸿劼的侄子范立强后来回忆说:“三叔生前常教育我们,革命不是为做官发财,而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他经手那么多党的经费,自己却常年穿着带补丁的长衫,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色。”

  从湖北才子到北大精英,从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到积极加入北京共产党小组,范鸿劼用青春和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他留下的不仅是英勇事迹,更是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图文/朱为存  王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