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名相向敏中
向敏中(948—1020年),字常之,开封人。历任监丞、吉州通判、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尚书右丞、加中书侍郎、加吏部尚书。
向敏中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中进士,授官监丞、吉州通判,就地改任右赞善大夫。转运使张齐贤推荐他为著作郎。宋太宗在便殿召见他,向敏中对答明畅,太宗大加称赞,任命他为户部推官,出任淮南转运副使。当时掌领外郡财计的官员,都因权宠逞威,所到之处令人畏惧,敏中不崇尚威察,对待同僚部下有礼,勤于劝勉,致力于整治选拔人才。有人推荐他有军事才干,朝廷召他入朝,打算授予诸司副使。敏中恳切辞谢,进献所写的文章,加官直史馆,后提拔为左司谏,入为户部判官、知制诰。不久,暂代判大理寺。
当时通进银司台负责出纳书奏,由枢密院管领,颇多壅塞阻遏,有时至于遗漏失误。敏中据实奏说此事,担心边远地区有失事机,请求另外设置机构,任命官员专门视事、校正簿书典籍,诏命敏中与张咏掌领这个机构。朝廷想要大加任用向敏中,遭人忌妒。恰逢有人说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时,因贿赂败露,写信给朝廷大臣要求从轻发落,敏中也接受了此信。事情传到御史台,审察事实,曾经有书信送到敏中家,敏中没有打开信封就打发使者离去。不久捕捉得皇甫侃的私僮问此事,说那封信回去就被丢进筒中,埋在临江驿传房舍。有司赶紧往驿站挖掘得到书信,封题如故。太宗大为惊异,召见敏中,安慰赏激,于是决定升用敏中。
不久,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当时西北用兵,枢密院的职责,专门负责图谋计议,向敏中有谋略,遇事敏捷,乃至二边道路、关卡、不定期的集市的地方,都知道向敏中的名望。至道初年,升任给事中。
真宗即皇帝位,在宫室的东厢接见了他,马上派遣他就职治事,进升户部侍郎。恰逢曹彬为枢密使,向敏中改任枢密副使。咸平初年,授官兵部侍郎、参知政事。跟随真宗临幸大名,代理兼知枢密院事。当时大仗之后,朝廷议论派重臣慰问安抚边郡,任命敏中为河北、河东安抚大使,以陈尧叟、冯拯为副使,派一万禁兵护卫随从。所至之地访问百姓疾苦,设宴犒劳官吏,无不感动高兴。咸平四年(1001年),向敏中以安抚大使同平章事,充任集贤殿大学士。
景德初年,复任兵部侍郎。夏州李继迁兵败,嘱咐他的儿子李德明一定要归附宋朝,说:“一次表奏没有得到批准就再次请求,即使累累百次表奏,如没能得到批准就不停止。”
李继迁去世,李德明投诚,朝廷任命向敏中为延路缘边安抚使,不久返回京兆。当年冬天,真宗临幸澶渊,赐给敏中密诏,把西部边地全部交付给他,允许全权处理。敏中得到诏书后收藏起来,像平常一样处理政务。恰逢腊月禳祭以驱除瘟疫,有人报告禁兵打算趁禳祭时作乱,敏中秘密派部下军队身披铠甲埋伏在走廊下帷幕中。第二天,把宾客僚属军官全部召来,设酒听任检阅,没有一人预先知道。命令禳祭的人进入,先是驰骋于中门外,后召到阶台,敏中衣袖一挥,伏兵出来,把禁兵全部擒捉,果然各怀短刀,于是当场斩杀。接着除去尸体,用灰沙打扫院庭,张乐宴饮,在座的客人都两腿发抖,边藩于是安定。真宗听说这些事,称许向敏中足智多谋:“大臣出临四方,只有敏中尽心于民事而已。”
大中祥符初年,议论封禅泰山,因为向敏中德高有人望,召入朝廷,代理东京留守。祀礼成功,授任尚书右丞。当时吏部幕职州县官多有稽留阻滞,朝廷命敏中与温仲舒掌领其事。敏中不久兼任秘书监,又领工部尚书,充任资政殿大学士。真宗祭祀汾阴,敏中又为留守,授官刑部尚书。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再授同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加中书侍郎。不久充任景灵宫使,宫建成,进升兵部尚书,为兖州景灵宫庆成使。
天禧初年,加官吏部尚书,又为应天院奉安太祖圣容礼仪使。进升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这天,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值应对,真宗说:“朕自即位以来,从没有任命仆射,现任命敏中,这是特殊的命令,敏中应该很高兴。”又说:“敏中今天的贺客一定很多,你前往看看,不要说是我的意思。”李宗谔到达后,敏中谢绝客人,门庭寂静无声。李宗谔与他的亲信径直入内,缓缓祝贺说:“今天听说降下任命的诏书,士大夫莫不欢慰相庆。”敏中只是谦卑应答。李宗谔又说:“自从皇上即位以来,从没有任命宰相,不是功劳道德隆重,关心倚重超过一般,何以至此。”敏中又是谦卑应答,终无一言。李宗谔退出后,派人问厨房,今天有亲戚宾客设宴饮酒没有,结果没有一人。第二天,李宗谔以所见对真宗说:“向敏中很称职。”
向敏中居重要职位三十年,讲礼节,守规矩,性情端厚,平易近人,通晓民政,为人们所称赞。(国瑞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