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的蜕变
《世说新语》《晋书》《资治通鉴》均记载:有个原本富贵已极的人,家中有棵李树能结出特别甜美的李子,他还想把这些李子变卖成钱,却又怕别人买了李子得到它的种子,竟然绞尽脑汁想出办法——在成交前把所有李子的果核全都钻破。出此惊世骇俗之举的主人公不是别人,竟是西晋司徒王戎。
王戎是谁?就是那位从小识得“道边李苦”的神童。幼年时期,王戎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大路边有一棵结满果实的李子树。其他孩子争相去摘,只有王戎无动于衷。问其原因,他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其超常智慧令人赞叹。
凭借才华与见识,王戎最终位列三公。但智则智矣,当年的神童却发生了惊人的蜕变。其聪明才智用得不是地方,全用在怎样攫取钱财上。我们就来看看王戎对钱财钻营算计到何种地步。
对钱财的贪婪,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西晋时期司徒为三公之首、百官领袖。王戎早年到荆州出任刺史,出镇岳牧,身为封疆大吏;后来亲自主管“选事”(人事),并且“位总鼎司”,许多过去的老部下后来都升任大官。对于王戎来说,大权在握、位极人臣,他又天生精明,极爱牟利,加之当时的腐败世风,可以想象他在物质方面应该已经是应有尽有了。可是,他还在全国各地购置地产、修建庄园,到处经营水舂坊、磨坊,简直是无奇不有。他所囤积的物资和钱财,数目都已经无法统计,但仍然手拿象牙制的筹码,昼夜不停地计算,总是感到不满足,恨不得把全国的钱财都搬到自家。
对钱财的痴迷,达到六亲不认的程度。王戎“聚敛无已”,因此富甲京城。其所作所为到了只认钱、不认人的地步。作为掌上明珠的爱女出嫁后,朝他借了点钱,没有及时奉还。女儿回娘家时,作为父亲的王戎脸色非常难看。女儿感到不对劲,就赶紧把钱还给他。见钱眼开的王戎立刻高兴得眉飞色舞。亲侄儿将举办婚礼,王戎只送给一件单衣作为新婚贺礼。侄儿婚礼刚刚举行完毕,王戎又后悔了,觉得有些吃亏,索性直接上门,讨回了那件原本作为贺礼的单衣。为了钱,他既不顾骨肉亲情,也能违背常理做出出尔反尔的事情。
对钱财的占有,达到心理扭曲的程度。通过王戎钻李核,我们可以看出他实际是为了钱而煞费苦心——既想得到别人买李子的钱,又不想让人家得到所买到李子的核。王戎想的是:别人得到了这枚李子后,觉得香甜美味,肯定想种下这美味李子的核。如果那样,几年以后,人家自己种的李核就能结出同样美味的李子,自己家李子的市场份额就会被人分割,价钱自然要降低,利益当然要减少。王戎对待外人是如此,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和侄儿亦如此,甚至对自己也是吝啬不已,似乎到了不能养活自己的份儿上,以至于世人都嘲笑他得了“膏肓之疾”。
耍尽小聪明的王戎,因对财富的贪婪以致臭名远扬。却不知道,他为何而贪、所贪何用。最后,这位本来富贵已极的大人物,却成了生活中“不自奉养”的穷鬼;那位自小就明白“道边李苦”的神童,在人生的道路上,因为摆脱不了内心的贪欲,最终蜕化为只认钱不认人的小丑。(王丹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