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臣轨•廉洁章》(二)

发表时间:2015-03-17 来源:东城区纪委监委网站

《臣轨》系唐代女皇武则天撰。《臣轨·廉洁章》阐述了武则天“廉平之德,吏之宝”的思想,培养臣子清静无为、持守廉洁的品德。

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清静无为,天之德也。人能体之,则天与之时,所谓用天之道矣。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恭廉守节,地之德也。人能体之,则地与之时,所谓分地之利矣。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言君子之人,虽处富贵,不以奢侈之养而伤其身;虽居贫贱,不以无义之利而毁其廉。言所为必合于道也。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言知为吏之道者,则奉公法以利人;不知为吏之道者,则枉公法以侵人也。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德,吏之宝也。吏能廉平,则患难远己,故为宝也。非其路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得。越分故也。知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知其不可故也。是以远害而名彰也。故君子行廉以全其真,守清以保其身。富财不如义多,高位不如德尊。夫不义而处富财,必招却夺之患,无德而居高位,必践倾危之灾。故富财不如义多,高位不如德尊也。

【译文】:清静不为,是天和的时候;清静不为,上天的恩德啊。人能体会的,是天和的时候,所说的天的方法了。恭敬清廉守节,地就给他钱。恭敬清廉守节,地的德行啊。人能体会的,地就与之时,所谓地利了。君子虽然富贵,不以养伤身体;虽然贫穷卑贱的人,不以利败坏廉洁。说君子的人,虽然身处富贵,不以奢侈的生活而伤害自己;即使在贫穷卑贱的人,不因为没有意义的利益而毁掉他的廉洁。说的是一定要合于道理。知道为吏的人,奉法以利人;不知道为吏的人,违反法令,侵犯人。说知道为吏之道的人,就奉公法以利人;不知道为吏之道的人,就违背国家法律来侵害人的。法官要公平,在金钱面前要。廉洁公正的品德,官吏的法宝。官吏不能廉洁公平,那么灾难远自己,所以是宝啊。不是这条路而走的,虽然疲劳不到;不是他有去的,虽然强不得。越分的缘故啊。聪明人不做不是这件事,廉洁的人不求不是他有,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远离祸害而名声显赫的。所以君子品行端正以保全真气,守清以保护自己的身体。有钱财不如义多,高位不如道德尊贵。那些不义而处于富财,一定要招拒绝改变的担忧,没有德行而居高位,一定要踩倾覆之灾。所以有钱财不如义多,高位不如道德尊严。